您的位置: > 趣满网  >  地球科学专业网站  >  珠宝玉石知识  >  从故宫良渚玉器展,探寻中国玉石文化

从故宫良渚玉器展,探寻中国玉石文化

作者:王明珉     2019年7月18日 20:10      转载请注明来自趣满网


2019年7月16日,汇集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与良渚文明相关的玉器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作为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载体要素是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本次在故宫展览的良渚玉器,包含玉琮、玉璧、玉钺等。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由此可见,早在中华文明之处,玉器便已成为文明的载体之一。玉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流传久远,为人们所喜爱,被奉为宝物。中国人对于玉器的喜爱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新石器晚期,中国各种文化大多出现了石质装饰和玉璧饰品。在长江流域,以良渚文化玉器为代表,采用的玉材是浙江一带产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江苏溧阳的梅岭玉),质地不纯,以青色为主,少部分是黄色的,土沁后呈乳白色。另外还有附近地区产的萤石、叶腊石、石髓、绿松石等石料。这种石料的硬度在摩氏6~6.5度,比普通钢制刻刀的硬度要大。

良渚先民用简单、直接及富有感彩的线条,刻画出其神人纹、兽面纹、鸟纹及神面组合纹饰,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纹饰的玉器代表其崇拜神灵、祈求平安、并将其当做沟通天与地、人与神的媒介物。这些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堪称微雕杰作。

良渚玉器的琢玉技术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用玉工艺的最高水平。良渚玉器的器型和纹饰都与原始的神灵崇拜有关,最大的特点是器身大都装饰繁复的纹样,而雕琢技法和雕琢内容更具特色。最能反映良渚玉器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而又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良渚玉器琢纹的方法有浅浮雕、透雕、阴线刻三种。钻孔打眼技术也已比较成熟,根据孔眼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钻孔方式,琮璧钺环镯等孔径较大的采用空心管钻;璜、梳背、锥形器、管、珠上的小孔多采用小的实心桯钻。此外管钻、切割等制玉流程中留下的痕迹表明,使用解玉砂也是良渚文化玉作工艺的核心内容。

本次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良渚玉器展中,“琮王”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展品。

琮,首创于良渚文化,为高等级贵族所有,在后世文化中被承袭。出土于良渚反山十二号墓的这只玉琮,高8.9厘米、上射径17.1厘米-17.6厘米、下射径16.5厘米-17.5厘米,内圆外方、中部贯穿,四角刻神人兽面纹,是迄今为止雕琢最精美、品质最佳、体量最大的玉琮,堪称“琮王”。玉琮在良渚文化时期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礼器,蕴含着良渚先民的宇宙观念和精神信仰。

同样出土于反山十二号墓的玉钺,是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堪称“钺王”,通长17.9厘米、上端宽14.4厘米、刃部宽16.8厘米、最厚0.9厘米。这种豪华型玉钺是王的权杖,象征着权力与威严,柄嵌玉髹漆,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镦。玉瑁造型取自于神徽的冠帽,体现了王权神授。

不论是数千年前的良渚文明,还是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中国人对于玉器的喜爱就从来没有中断过。玉像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作者简介:

王明珉,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多年从事地质与岩土工程设计与咨询工作,对地质学和矿物学有所钻研,现就职于ARUP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

趣满网微信公众号
趣满网微信订阅号
趣满网趣满网官方微博
趣满网官方微博